:::

校園焦點

歷史、生命、創傷的跨越與再生-電影中的薩滿與韓國巫堂文化工作坊

2024-05-28 • 輔仁教育

歷史、生命、創傷的跨越與再生-電影中的薩滿與韓國巫堂文化工作坊

▲韓國巫堂文化展演前準備


【宗教系供稿】五月舉辦了「歷史、生命、創傷的跨越與再生-電影中的薩滿與韓國巫堂文化工作坊」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由輔仁大學教育部「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韓國西江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宗教系宗教文化創意產學中心聯合輔仁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輔仁大學國際及兩岸教育處、輔仁大學歐洲聯盟中心共同主辦。


▲開幕前合影(左起鄭印君主任、李千熙堂主、金在榮教授、盛翠穎教授、王乙甯講師)


       活動首先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王廷宇教授和宗教學系鄭印君教授率先登場,帶領大家進入韓國恐怖電影的世界。他們透過對《來了》、《哭聲》與《破墓》三部電影的深度剖析,揭開了電影中「薩滿」形象背後的社會文化與國族創傷等意涵。電影座談會中,兩位教授的細緻講解和獨到見解,使現場觀眾對薩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來了》、《哭聲》與《破墓》電影座談會


        緊接著舉辦的是5月24日,韓國綠水庵堂主李千熙女士(이천희)和西江大學宗教學系金在榮教授與鄭印君教授一同進行的巫堂文化工作坊。李千熙女士現場分享了她成為巫堂的個人經歷,並詳細介紹了巫堂文化在韓國社會中的多重角色和影響。她的故事既感人又充滿力量,讓人對巫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這場工作坊中,李千熙女士還特別演示了五種不同的巫堂儀式:不敬請拜、請神之歌、祈願祈福儀式、祖先神祈請儀式與請神將儀式。這些儀式讓現場的參與者親身感受到了韓國巫堂文化的獨特魅力,儀式的莊重與神秘氛圍,讓觀眾無不為之震撼。


▲巫女介紹儀式流程及意義,並請金教授介紹巫文化及儀式與韓國現代社會與家庭的連結


       巫堂文化在韓國近現代經歷了邊緣化和排斥,但其在個人、家庭、社會集群以及民族認同等方面的作用,始終未被忽視。近年來,巫堂文化逐漸在學術界重獲關注,並在電影等大眾文化中有所呈現,吸引了更多人的興趣。輔仁大學此次舉辦的工作坊,不僅為學者提供了一個深入探討巫堂文化的學術平台,也讓對此議題有興趣的觀眾得以更深入了解這一傳統文化的多重角色及其深遠影響。這場活動是一場文化交流盛宴,讓人們在了解韓國巫堂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價值和意義。


▲李千熙堂主韓國巫堂儀式展演,與現場來賓互動更深刻體會跨國跨文化跨宗教之交流


▲活動結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