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紋樣藝術」展覽圓滿落幕——紋樣記錄與文化傳承的新視角
2025-04-21 • 輔仁教育

▲藍易振校長與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深津裕子教授互贈兩校紀念禮品
【織品服裝學院供稿】由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與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紋樣研究專案共同主辦的「臺灣當代紋樣藝術——臺灣原住民紋樣記錄與創造」展覽,於2025年3月19日至24日在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可恩迪展演空間舉辦,展期圓滿落幕。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學者、藝術家與師生參與,反應熱烈。
本展聚焦於臺灣原住民族的紋樣藝術,強調這些圖騰作為文化載體的深厚價值,並進一步探討其在當代藝術與設計領域中的延續與創新。透過展覽,觀眾得以深入了解泰雅族傳統織紋的復振歷程,並欣賞布農族、鄒族、阿美族、噶瑪蘭族等族群紋樣的文化脈絡與美學特色。展覽亦呈現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與桃園市復興區公所合作推動的「泰雅織布工藝復振與人才培育計畫」,以及多摩美術大學紋樣研究計畫的成果,攜手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現。
▲「臺灣當代紋樣藝術——臺灣原住民紋樣記錄與創造」展覽現場一隅
展覽內容豐富,涵蓋影像、照片、實體作品與田野調查資料,由二十位藝術家共同創作,參展者來自多摩美術大學、輔仁大學及多位原住民藝術家。織品服裝學系學生亦參與工作坊活動,並展出其創作作品,展現原住民傳統織品紋樣的文化底蘊與當代表現形式。展區特別規劃「紋樣檔案區」與「影像檔案區」,提供觀眾從多元視角理解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語境與當代實踐。
此次展覽亦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澳洲藝術家 Grace Lillian Lee 在應邀至織品系進行專題演講期間,特別參觀展覽,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織品技藝與紋樣文化表達高度讚賞。來自澳洲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WSU)的 David Tissue 教授與 Zhonghua Chen 教授也應邀蒞臨,由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教授親自導覽,深入介紹臺灣傳統編織藝術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涵,促進國際間的學術理解與交流。
▲左起:澳洲辦事處經濟暨政策處副處長 Ingrid Lennon、藍易振校長(中)、澳洲藝術家 Grace Lillian Lee、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教授、織品服裝學系王慧雯助理教授合留念。
▲左起:澳洲西雪梨大學 Prof. Zhonghua Chen、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教授、Prof. David Tissue、織品服裝學院副院長陳華珠教授、民生學院創新發展中心執行長范姜鶴如合影留念。
此外,明志科技大學陳昭蓉教授與日本千葉大學鈴木老師也共同帶領多位外籍學生前來參觀。透過專業導覽與作品賞析,引導國際青年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展現本展跨越語言與國界的文化交流能量。
▲明志科技大學陳昭蓉副教授與千葉大學鈴木雅之教授帶領多位外籍學生前來輔仁大學參觀展覽。
▲左起:多摩美術大學陳芃宇講師、深津裕子教授,明志科技大學陳昭蓉副教授,千葉大學鈴木雅之教授,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教授、織品服裝學系王淑宜助理教授、陳宏宇(Christopher Zoellner Pinto)助理教授合影留念。
輔仁大學校長藍易振親自出席展覽開幕,並與多摩美術大學深津裕子教授互贈兩校紀念禮品。藍校長表示:「紋樣不僅僅是圖案,它代表著一種文化語言,是族群記憶的延續,也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透過本次展覽,我們希望能夠跨越國界與族群的界限,讓更多人認識並珍惜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
▲「臺灣當代紋樣藝術」展覽開幕式
「臺灣當代紋樣藝術——臺灣原住民紋樣記錄與創造」展覽不僅呈現文化與設計的深度融合,更透過國際對話與跨域合作,展現臺灣原住民紋樣的獨特價值與當代可能性。未來,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將持續推動文化研究與教育推廣,促進本土文化的保存與永續發展。